2025年10月31日,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焦虑与抑郁”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关园科学报告厅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主旨报告。现场参会者120余人,线上300人同步出席,围绕焦虑抑郁发病机制、干预创新和公共健康服务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姚翔研究员指出,心理问题已深刻影响组织管理、青少年成长和居民身心健康,亟需学术界与实践界协同攻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伍新春教授代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致辞,呼吁加强代际传承,推动焦虑抑郁防治系统化。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兴华研究员表示,实验室将持续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高水平学术桥梁促进成果共享,为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姚翔副院长,伍新春教授致,刘兴华研究员致开幕词
上午六场主旨报告分别由周广玉研究员、符仲芳研究员主持。六位专家从分子机制到文化心理等多维度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刘兴华研究员以《情绪困扰的正念干预效果与机制初探》为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伟华教授以《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参与常见精神障碍——机制与应用》为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祉妍教授以《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为题,北京大学王垒教授以《整合心理、文化、AI的情绪调节》为题,北京师范大学韩卓教授以《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的个性化干预》为题,北京大学王莉副教授以《日常亲子消极情绪传递与儿童行为问题:RSA灵活性的作用》为题,先后做了主旨报告。
上午主持人及主旨报告演讲者
下午六场主旨报告分别由彭玉佳研究员、臧寅垠研究员主持,聚焦AI情绪筛查、创伤记忆、自杀干预等前沿议题。北京大学李健研究员以《利用强化学习对焦虑抑郁的跨诊断分离》为题,浙江大学王英英研究员以《情绪记忆侵入的发生机制探索——从视觉系统作用的视角》为题,北京大学臧寅垠研究员以《基于羞耻感的住院青少年自杀干预》为题,华东理工大学陈亮副教授以《反刍性思维的神经标记物识别: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信效度证据》为题,北京大学彭玉佳研究员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心理健康研究》为题,符仲芳研究员以《情绪障碍跨诊断心理干预的效果:一项伞状综述和元元分析》为题,先后做了主旨报告。
下午主持人及主旨报告演讲者
在闭幕环节,刘兴华研究员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词,向与会者和会务人员致以诚挚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围绕焦虑抑郁主题,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广泛内容,涉及多类人群和多种前沿技术方法,为学界深化机制认知和开展跨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挑战,刘兴华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推动学术成果向基层转化,二是加强基础机制研究,三是关注特定人群心理健康需求。会议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参会人员合影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