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至17日,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与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联合主办的“PKU-UCL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博雅学堂举行。本次研讨会是继双方成功举办暑期学校及多次互访后,深化实质性科研与教学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学院邀请伦敦大学学院五位杰出学者来访,并与本院四位教师共同呈现了涵盖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建模、社会认知等多个前沿领域的精彩学术报告。

研讨会采用小型专题报告(Mini-symposium)形式,由北大心理学院李健研究员、鲍平磊研究员和罗欢教授分别主持,紧密围绕心理与认知科学领域的热点与前沿展开深度探讨。研讨内容层层递进,覆盖了从基础感知过程到复杂社会行为广泛认知心理与神经机制。

首日会程四场报告分别来自于UCL Maarten Speekenbrink, John Greenwood教授与北京大学鲍平磊研究员与毕彦超教授,报告聚焦于心理健康监测、跨模态知识表征及视觉神经机制缺陷的创新研究;次日的四场报告则由UCL Maarten Speekenbrink, John Greenwood, Maria Chait, Lasana Harris教授针对大学本科生深入浅出讲解了学习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听觉记忆加工(从环境到音乐)以及社会知觉的核心现象——拟人化与视觉感知边界;最后一日的报告中,UCL Neil Burgess, Maria Chait教授与北京大学彭玉佳和李健研究员则关注听觉结构的动态记忆过程、基于计算视角的情绪障碍(如社交焦虑)解析、空间认知的神经基础以及道德认知的动态形成机制。这场高密度的学术盛宴,充分展示了两校研究者在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精神病学、社会认知、感知觉、学习与记忆等关键方向上的前沿探索与思想碰撞,为深入理解人类心智提供了新视角。

为促进深度交流,会议特别设置多层次的互动环节:

连续三天中午,学院均安排了UCL教授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优秀研究生、本科生的非正式午餐交流会。这为北大学子提供了与顶尖国际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宝贵平台,他们就研究兴趣、学术生涯规划、国际研究前沿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每天下午,UCL教授与北京大学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师进行了多场一对一的深入面谈。多场面谈会议聚焦于具体研究项目的合作可能性、实验技术细节、数据分析方法、联合论文撰写以及未来联合申请研究基金等实质性议题,旨在精准对接双方优势,孵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研究课题。

会议期间,UCL学者参观了北京大学校史馆,进一步促进了文化学术融合。在见证京师大学堂心理学课程原始讲义时,来访教授们纷纷表示:“这些百年前的实验仪器草图,展现了北大心理学一脉相承的创新精神。”

值得关注的是,7月16日下午举行的联合学位项目讨论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就联合硕士学位和联合博士学位培养等方案达成初步共识,并待双方学校上级批示后积极筹备推动后续程序。

此次来访的五位UCL学者:Neil Burgess(英国皇家科学会会士),Maarten Speekenbrink(UCL实验心理学系主任), John Andrew Greenwood(UCL实验心理学系), Maria Chait(UCL神经科学与耳研究所), Lasana Harris(UCL生命科学全球合作副院长),均是在其研究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专家。他们的到访与深入交流,不仅为北大师生带来了国际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思想,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北大心理学院与UCL在心理学与认知科学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北京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自2019年建立心理学领域合作交流以来,通过互访、联合论坛、暑期学校(线上与线下)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本次联合学术研讨会是心理学院在认真贯彻学校“科技创新年”工作部署下,推动科研合作制度化、常态化的又一成功实践。

北大心理学院将继续致力于与UCL等世界顶尖高校保持并深化合作,通过持续的学术互动与人才联合培养,共同推动心理与认知科学的创新发展,为解决人类心智与行为的重大科学问题贡献力量。


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