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在王克桢楼1206会议室举办了第六期“知心圆桌”活动,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系教授谢晓非老师做客“知心圆桌”,分享了她的青年观和人生观,并从心理学专业视角与同学们交流了一些社会热点话题。院党委副书记李晓鹏、团委书记王剑参加了活动。

不让不必要的焦虑干扰自己

活动开始,谢晓非老师以自身的一段经历作为引子,谈到当下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烦心事,比如学生们天天挂在口边的“pre”、“ddl”、“考试”等,可能也会由此产生焦虑和消极情绪,但这种焦虑其实是不必要的。谢晓非老师用一个“金子”的比喻进一步给同学们进行了解释。她说,金子和石头是很好区分的,但是金子和金子却很难区分开。即使在所谓“一个人考上了北大,而另一个人却差一分上”的沮丧场景下,十年后两个人几乎没什么差距,因为事实上,在这个背景下,两个人都是“金子”,即使在一次“鉴定”中一颗“金子”比另一颗看上去耀眼一些,但这并不会影响其真实的价值。在“金子”与“金子”的较量中,谢晓非老师指出,任何一点点差别都有可能导致结果不同。因此,焦虑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把自己能做的做好,结果如何事实上并不会影响个人的真实价值。

借助焦虑的力量让自己更好

谢晓非老师也告诉同学们,如果想要达到一个长期的目标,焦虑是无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学习运用焦虑的建设性功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将焦虑变“废”为“宝”。邓宁克鲁格效应提到:“人在一知半解的时候最容易自信,知道的越多越谦虚,真正到了大师级,就会认识到自己和广袤的世界间的差距”。学海无涯,当我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时,面对长期目标,我们亦能放下焦虑,甚至利用焦虑,将其转为建设性的力量,进而在经过高水平的持续积累后,实现个人的成长。

区分媒体和学者眼中的心理学

有同学提到过年期间一档综艺节目中吃饺子的“表演”,疑惑这样的节目算不算心理学。谢晓非老师讲到,学者和媒体对心理学的期待是不一样的,学者希望呈现的心理学要科学一点,媒体或者一般大众认为心理学和玄学有关系,希望带来和玄学有关的关系,在节目效果方面可能在往玄学的方面努力,但正统的学者不会承认这样的玄学。心理学最终是要服务于人民的,我们的目标是要找到一些现象和原因之间的关系,类似的节目称为心理魔术可能比较恰当。

在做好自己之上保持对热点的关注

在交流的过程中,有同学就之前的一些校园热点问题询问谢晓非老师的看法。谢老师认为,现在人们普遍习惯使用网络发表观点,但网络空间中的人又容易失去理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理智地分析问题,就容易被他人观点裹挟,网络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会被放大。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本期的“知心圆桌”就此圆满结束。

有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分享说,“圆桌连接了教授和学生,双方各尽其言,形成了相互交流的氛围,却不显的凌乱,听老师谈了有关生活、学术的态度和经验,感觉受益匪浅。”依托师生对话,促进三全育人格局的构建,推动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心理学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知心圆桌”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