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系 官锐园等

项目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从2021.2-4月,项目组完成对武汉隔离病房一线医护人员跨度3个月调查,共调查一线医护人员845名,家属149人。项目组基于以上调查数据,完成论文撰写、学术交流、专业培训和科普教育等多项工作:在论文发表方面,已经发表完成1篇中文文章(核心期刊)、1篇英文文章(SCI影响因子2.3);在学术交流方面,举办了主题为“北大医学科研论坛:如何守护医患双方的心理健康”的网络论坛;参加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并报告调研结果;参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网络论坛,进行报告交流;在专业培训方面,本课题组根据调研结果参加了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公益培训工作,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健康中国国际公共卫生管理培训”工作;在科普教育方面,本课题组参与抗疫电子科普书《战役最前线-在线心理》制作;发表抗疫心理防护科普文章3篇。

一、项目背景

传染病暴发不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事件的亲历者来说,也是重大心理应激事件。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中,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和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处在危机中心,面临着最大的实际危险、最多的现实困难,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两个群体是出现短期心理适应不良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人群。以往大量研究表明,参与SARS、MERS等医疗救护的医护人员出现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风险高于普通医护人员(Maunder,2004; 丛中, 2003;汪萍, 2005; 尹平, et al., 2004; Wu, et al., 2009; Tang, Pan, Yuan, & Zha, 2017; Lee, Kang, Cho, Kim, & Park, 2018)。而作为医护人员的家属既是医护人员的重要社会支持来源,又是身处疫情的民众,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以及会与医护人员产生什么样的互动,都很少有研究涉及,因此,在进行疫情防控和医学治疗的同时,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进行调研非常有必要。本研究评估并探讨了本次疫情对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心理影响,以更好的维护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二、研究目的

1)了解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疫区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服务需求;

2)考察一线医护人员与家属心理状况的相互作用。

三、研究对象

1)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护人员。纳入标准:(1) 工作需要直接接触新冠肺炎患者;(2) 工作需要接触疑似新冠感染者;(3) 自愿参加调查者。

2)新冠肺炎患者的医护人员的家属。纳入标准:(1)为一线医护人员的直系亲属,如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2) 自愿参加调查者。

四、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疫区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及需求问卷》、《疫区一线医护人员家属心理健康及需求问卷》开展调查,用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理症状、心理服务需求以及彼此的相互作用。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对武汉某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开展调查,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完成后给予被试费。

五、研究流程

首先查阅文献,针对一线医护人员和家属特点,编写《疫区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及需求问卷》、《疫区一线医护人员家属心理健康及需求问卷》。随后,在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开展问卷调查;之后回收问卷,分析数据,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

六、项目执行情况

项目对200名一线医护人员及200名一线医护人员的家属进行了调查。

学术报告及文章发表情况:

1、2020年3月26日,官锐园教授参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网络论坛,以《新冠疫情下身心俱疲的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与应对》为题,进行报告交流

2、周婷助理教授参加中国心理学会行为与健康分会 2020年学术年会并进行报告,题为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in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in Wuhan: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ping Strategies

3、2020年3月,官锐园教授和周婷助理教授参与抗疫电子科普书《战役最前线-在线心理》制作,演讲题目分别为:1)一线医护人员抗疫期间常见心理症状与调节策略;2)抗疫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感染焦虑和自我防护

4、2020年2月,官锐园教授在《健康界》发表抗疫心理防护科普文章,题为:调研显示三分之一武汉一线医护人员存在心理健康风险

5、2020年2月,周婷助理教授在《健康界》发表抗疫心理防护科普文章,题为:如何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心理防护?